台灣種植咖啡樹始於清光緒十年,也就是西元1884年,有一位英國茶商發現台灣氣候和中南美洲相似,於是引進一百株咖啡苗木。日據時代,日本人在雲林縣支坑鄉荷苞山經濟農場直營地內栽種75公頃的咖啡園,才打響「咖啡山」的知名度。日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撤離,咖啡園也隨荒廢,只剩寥寥無幾,零星散落各地的老咖啡樹。
直到七、八年前才由地方人士張來恩自行恢復種植,目前種植有二公頃咖啡樹,並開設巴登咖啡館,從種植、製造到販賣一手包辦。他認為,荷苞山海拔三百公尺,地屬沙質壤土,排水良好,位處亞熱帶氣候,非常適合咖啡生長,採收烘焙的咖啡豆香醇,沒有進口咖啡的苦澀味道,即使不放糖,喝起來仍有甘美的味道。
張來恩指出,咖啡從播種到採收,約需四到五年的時間,會開出白色的花,結成綠色的果實,果實完全成熟後會變成櫻桃紅色,成熟的咖啡果採收後,需放在水中一晚,讓外殼變軟,再以脫殼機除去外殼,在水中洗淨黏膠狀的果肉,再用乾燥機烘乾,最後再用脫殼機去除咖啡豆表面的軟殼,成為一粒生咖啡豆,並需經過煎焙、粉碎及抽出過程,才是市面上所看到的咖啡。
張來恩說,雖然咖啡口味多,但咖啡樹只有阿拉米加、羅佛斯達、賴比瑞亞三種原種,至於咖啡品牌則是依國名或產地來稱,如印尼的曼特寧、衣索匹亞的摩卡及著名的牙買加藍山咖啡。台灣咖啡與藍山同屬阿拉米加品種。------以上摘自網路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上禮拜跟同事提起想買咖啡卻不知道要買哪一家時,同事告訴我就買巴登的,近又好。
爬完荷苞山後就往巴登前進。此行不打算喝咖啡,只打算買它們的咖啡豆,因此裡頭的小姐介紹了幾種咖啡給我。如果是他們自己種的台灣咖啡,半磅就要價500,真是令人作舌的價位阿。
我選擇的同時,小姐問我要不要試喝,其實我是一個咖啡的非常門外漢。不過既然有免費喝的當然好,所以試喝了淺焙跟深焙的兩種曼特寧。就算只是試喝,卻一點也不馬虎,還是拿了兩只白瓷裝滿的咖啡盃給我,讓人備感尊重。
淺焙比較酸但有香濃的咖啡香氣,深焙焦炭味就濃,所以咖啡味也就少些。最後買了半磅淺焙曼特寧、半磅深焙曼特寧混巴西咖啡豆,總共380大洋。
看了他們的網頁,台中和台北都有分店,所以想嚐嚐最原本"台灣咖啡"的人,可以去試試。
留言列表